重庆市万州区高度重视民族特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拉动作用,在乡风文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坚持以倡导民族传统引领乡风文明。民族乡每村确定1名德高老者、党员等乡贤为民族民俗讲解老师,举办民族传统讲习和民族故事会。邀请高校民族学专家对土家族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收集整理家规家训、族规族训并上墙,制作民族文化宣传教育专栏,将民族优良传统与村规民约制定相结合。建立土家民族文化歌舞团3个,整理土家族民谣100余首,每逢大小节日为村民演出节目,切实以民族优良传统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二是坚持以展示民族风情升级乡村旅游。将民族特色旅游纳入全域旅游规划,投资500万元完成民族乡场镇吊脚楼建筑风貌改造和古建筑群保护,建立完善土家民俗和文物陈列室;投资8000万余元打造土家民族风情小镇、特色村寨、民族生态公园、民俗文化体验馆、土家特色美食区、民族歌舞等旅游品牌10个;发展民族风味农家乐118家,举办2届土家民俗文化旅游节,恒合土家族乡被确定为“重庆市第二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重庆市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单位”。2017年民族乡全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 6250元增长到2017年10386元,带动贫困户800余人脱贫致富。
三是坚持以壮大民族工艺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引导民族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化生活相融合,大力支持民族乡群众发展竹编、三峡石刻、剪纸等传统工艺,打造旅游、饮食、工艺品、娱乐等为一体的产业链。重点扶持“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重庆市万州区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创建的“三峡绣”品牌发展,引导投资1.5亿元,建设“三峡绣民俗文化村”,打造集生产、旅游、观光、购物、电商平台为一体的三峡绣园区和国内一流的手工刺绣基地。同时,公司积极为三峡库区搬迁移民、农村贫困人口、少数民族群众和残障女性开展刺绣技能培训,解决500余人就业。
四是坚持以传承民族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素质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将艺术特色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着力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积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引导支持重庆市万州区孙家中心小学在音体美艺术活动中,把传承非遗项目川东竹琴作为办学特色和使命;重庆市万州区溪口学校成立剪纸工作室,编写《快乐剪纸》校本教材。同时,广泛开展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听民族故事等活动,积极培育“民族小花朵”。2018年1月,孙家中心小学和溪口学校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孙家中心小学被认定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