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战要闻 统战文化 多党合作 民族宗教 港澳台海外 党外干部 非公经济 党外知识分子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侨务工作 机关党建 区县动态
您的位置:重庆统一战线 民族宗教 民族工作动态

石柱县坚持“四抓”巩固民族团结示范创建

近年来,石柱县在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方式,认真总结经验,增进民生福祉,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使各族干部群众的向心力、凝聚力明显增效,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

抓组织建设,推动民族政策落地生根。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重点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来抓,制定出台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方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考核方案》等系列文件,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强化工作考核。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县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目标体系,列入各级各部门中心工作,县人大、县政协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项视察创建工作。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坚持把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贯彻于创建工作始终,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抓载体建设,不断丰富创建活动内涵。坚持“668”创建工作思路,不断丰富创建工作载体,增强创建工作实效。一是开展创建“六进”活动。大力推行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场所“六进”活动,实现创建活动全覆盖,并将责任细化分解到各创建单位。二是完善“六个一”工作体系。健全创建日常工作体系、创建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宣传和氛围营造体系、示范典型体系、创建工作协同体系、成果保障巩固体系,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层层建立创建工作机构,细化工作措施,“三级联动”全面推进,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生动性。三是实施“八大示范工程”。以创建为抓手,持续强化特色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改善、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关系和谐,有力地促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改善,凝聚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抓示范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创建向纵深发展。按照“点上精品打造,带上串点连线,面上整体推进”的创建示范点建设思路,建设形成“点、线、面”的立体创建格局。一是打造以西沱为代表的沿江文化康养旅游区,大力发展“背盐”“舞水龙”等民族文化精品。二是打造以黄水为代表的大黄水生态康养旅游区,加强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搭建经商发展的平台,让外来少数民族同胞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三是打造以三河、龙沙等为代表的城郊休闲康养旅游区,三河镇将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农村养老、白杆枪文化等融入其中,借助资源优势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旅游示范带;龙沙镇石岭社区通过民贸企业小天鹅公司的带动,积极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快了民族地区脱贫的步伐。四是打造以龙潭等为代表的造自驾探秘康养旅游区,龙潭乡深入挖掘和传承以七曜山冶锌遗址为载体的冶锌工业文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

抓创新模式,以创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结合石柱县实际,积极探索“创建+”石柱模式,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合到全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民族文化、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和各个领域,促进创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二是有力促进和巩固了石柱脱贫攻坚和特色产业发展成果,助推了石柱文旅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年平均接待游客960多万人次,京剧《秦良玉》成功首演;三是建成中益乡等一批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9.2%。全县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带来的益处。



建议使用1366*768及以上分辨率访问 渝ICP备12000586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1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