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战要闻 统战文化 多党合作 民族宗教 港澳台海外 党外干部 非公经济 党外知识分子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侨务工作 机关党建 区县动态
您的位置:重庆统一战线 民族宗教 民族工作动态

黔江区以“三抓”推进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近年来,黔江区高度重视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切实通过抓基础、抓品牌、抓拓展,着力深化民族特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措并举推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特色资源加工业、绿色生态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三次产业呈现出融合并进、“百花齐放”的气象。

抓基础,“底子”越来越厚。一产方面,“3+X”特色种养体系巩固完善。“烟、猪、桑”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巩固发展,成为上海烟草集团、湖南中烟、河南中烟的优质烟叶定点生产基地,连续12年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产茧量连续10年居全市第一;特色效益农业蓬勃发展,建成立体农业基地15.3万亩、水果基地10.5万亩、水产养殖基地2.6万亩、中药材基地3.8万亩,新发展羊肚菌2000亩。二产方面,“1+6”支柱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集群发展卷烟及配套、农副食品加工、新材料、生物医药、轻纺服装、节能环保六大支柱产业,已建成桐乡丝绸工业园、渝东南电商产业微企孵化园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正加快打造材料产业园、纺织产业园、环保产业园等新兴产业示范区。三产方面,绿色生态旅游要素不断充实。深度开发黔江鸡杂、西兰卡普、土家刺绣等特色文化旅游商品50余种,建成500亩以上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园8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社区)6个,示范点10个,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25条。

抓品牌,“面子”越来越靓。一是农产品品牌申创成效明显。累计获得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重庆名牌农产品14个、原产地域产品保护1个,有效期内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个数突破117个,“三品一标”认证97个。黔江猕猴桃、黔江脆红李、黔江肾豆、黔江地牯牛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9种猪”成为中国西部种猪基因第一品牌。取得“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脆红李之乡”“桑蚕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国字号招牌。二是电商品牌集群发展初见雏形。引进淘宝、猪八戒、京东等品牌电商企业,建成电商产业园,签约入驻农产品电商企业20余家,电商网络交易额突破10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35亿元,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三是旅游品牌形象加快形成。依托独有自然资源和土家族、苗族特色文化,成功创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7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数量居渝东南之首、全市第二,“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的城市形象渐入人心。

抓拓展,“里子”越来越实。一是一二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入。100万头生猪农业产业园、深水鲟鱼绿色养殖项目开工建设,渝东南首个中新合作示范项目——毅鸣·绿雅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正式签约,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7家,成功创建以猕猴桃、脆红李为主导产业的仰头山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科创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围绕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新材料、特色效益农业等产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玻纤短切原丝毡、双河丝绸二期技改等项目建成投产,黔江卷烟厂易地技改、五福岭风电场等23个项目开工建设,蓬江食品等6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三是旅游资源开发不断拓展。启动建设三塘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项目,展现文旅、体旅、康旅、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势头。



建议使用1366*768及以上分辨率访问 渝ICP备12000586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1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