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战要闻 统战文化 多党合作 民族宗教 港澳台海外 党外干部 非公经济 党外知识分子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侨务工作 机关党建 区县动态
您的位置:重庆统一战线 民族宗教 民族工作动态

万盛经开区“三项创新”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流


万盛经开区在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流的实践探索中,坚持因地制宜、传承创新的工作思路,突出“三项创新”工作举措,形成了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流的“营造校园靓丽点、建设社会传承链、扩展成效转化面”工作机制。

创新宣传引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宣传引导在形式、内容上的与时俱进,突出校园在发扬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前沿阵地作用。区级部门和镇街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活动、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2019年以来,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和万盛经开区模范先进事迹学习宣讲50余场,大型民族特色展演和各族同胞联欢联谊活动100余个;各村(社区)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绘中国梦”、喜迎中秋国庆趣味联欢、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中华魂读书主题活动等200余场次,制作带有民族特色的宣传资料10000余份,广泛宣传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族人民团结进步,将爱国爱家乡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中。深入开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利用教室、宿舍、走廊、食堂餐桌、校园文化墙和展板等展示各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特色,美化校园环境,积极营造出浓郁的中华民族“一家亲”氛围,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将优秀民族文化纳入校本课程,邀请优秀文化艺人担任民族课程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舞蹈、芦笙、刺绣、蜡染等民族文化的讲解和传授,通过班会、朝会、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各民族优秀文化,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一批接一批的广大中小学生中得到传承;组织全校师生参加民族歌舞、民族体育项目展示的大课间活动,全区各中小学定期举行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手抄报、泥塑、剪纸等比赛活动,将优秀民族歌舞、文化小故事、乐器演奏纳入学校进社区文艺展示平台,纳入到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心、入言、入行,为推动地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流培育肥沃土壤。

创新品牌挖掘,夯实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根基。做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强品牌建设。积极挖掘和创建民族特色品牌,定期开展刺绣传承技艺、芦笙制作、民族美食制作等培训,打造苗族踩山会、祝家山苗族服饰、关坝镇苗族“砍火星节”、青年镇更古芦笙、南桐镇王家坝红苗秋坡会等品牌,挖掘开发鸡蛋食俗、春节素饺、清明狗、夏野饭、九碗三行宴等10余项民族风味小吃和饮食习俗,建设凉风苗家特色民宿、鱼子花海农家、石林苗寨、更古苗湾等4个民宿体验区。注重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流与万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统一,强亮点打造。依托龙鳞石海传承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持续举办苗族“踩山会”22届,扎实做亮了地方特色民族文化,成为助推文旅发展的靓丽风景线,创建了世界苗族文化艺术节、“苗族飞歌”联谊会暨苗年节、苗族大型舞台情景剧《最后的夜郎王》、携手百合网的“金秋爱情季·相约古石林”大型相亲等招牌亮点12个,通过新时代的苗族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民族特色文化展演和民族特色产品展销等活动20余场次,吸引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地区的苗族族人及湖南、贵州、重庆等国内各民族同胞10余万人次,与五湖四海的游客们共同参与盛会,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发展。

创新融合方式,赋予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活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融合。积极挖掘、培育少数民族文化项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红苗竹木制品防蛀处理传统技艺”“苗族蜡染”“苗族踩山会”“更古红苗兽医”等11项入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挖掘“田坝苗族民间传说”“天门高跷芦笙舞”“官井苗族刺绣”等四大类11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一步扩大优秀民族文化的影响力。通过新时代的苗族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和苗族民族特色产品展销暨重庆“非遗”宣传等系列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文艺展演相融合。支持青年更古、关坝凉风、石林等苗族同胞成立艺术团、表演队,提供资金帮助参加各级文化表演活动和进行艺术创作,万盛经开区的苗族歌舞作为重庆市特色文化项目,应邀参加了“世界旅游日城乡旅游车”庆祝活动、中国电影“百花奖”、“金鸡奖”开幕式迎宾活动;《布谷闹春》在第二届重庆市“美丽乡村”原创歌曲大赛中荣获“十佳原创作品奖”、演唱金奖;《红苗秋韵》在重庆市第四届社区文化节中获广场舞大赛二等奖;苗族艺人代表杨飞在重庆市首届民间文化之星选拔赛上获“民间文艺之秀”称号,并代表重庆出访法国;红苗艺术团创作的红苗多声部作品《幸福苗家人》获重庆市第三届原创歌曲大赛歌曲创作银奖和表演银奖;苗族组合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梦·劳动美”重庆市首届职工文艺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并作为晚会的开场节目进行展演。民族歌舞表演成为一年一度元宵民俗展演必不可少的节目,民族文化进社区活动、少数民族趣味运动会、三八节采茶技能大比拼、“中国梦· 劳动美——唱响万盛”歌咏大赛等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激发了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情怀。与全域旅游开发相融合。结合民族特色文化打造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环境,建成民族、民俗特色村寨3个,打造民族特色街1条,民族风情镇1个,新建民族文化广场1个,围绕全区9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形成了通村达组、内外畅联的交通网络,人行步道60余公里,全面提升了民族聚居区域的乡村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水平,既实现了全区人民脱贫奔小康,又助推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流。



建议使用1366*768及以上分辨率访问 渝ICP备12000586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1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