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战要闻 统战文化 多党合作 民族宗教 港澳台海外 党外干部 非公经济 党外知识分子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侨务工作 机关党建 区县动态
您的位置:重庆统一战线 民族宗教 民族工作动态

武隆区“四举措”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近年来,武隆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采取四举措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推动区内4个少数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个、“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1个,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丽绽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助力农业增收。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余元,实施旧房提升改造等近3000户,建设“四好”公路430余公里、人行便道360余公里,民族乡住房保障率、集中供水率、动力电村组覆盖率、网络信号村覆盖率100%,硬件设施提升完善,产业发展得到保障。立足第一产业,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特色高山蔬果产业6万余亩,有效扭转高寒山地劣势,“后山里”“文复甜柿”电商品牌逐渐推广,“武隆青茶”“武隆老鹰茶”等特色品牌发展壮大,民族乡年生产总值达6亿余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7000元。后坪脱贫攻坚示范乡被确定为向世界展示中国脱贫成果的窗口。

绿色搭台旅游唱戏,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还林造林5万余亩,成功创建芙蓉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后坪苗族土家族乡成为“重庆市避暑纳凉胜地”、文凤村天池苗寨获评“重庆市十大最美乡村”、浩口村获评“重庆市绿色示范村”,创建“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2个,生态宜居铺就美丽底色。结合全域旅游建设,以2700余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为引,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打造“奇石趣味体验园”“田园综合体验园”“民族文化体验园”“传统运动体验园”4个特色体验园,发展农家乐、精品民宿100余家,举办“幸福后坪 云上苗寨”“荷花节”“甜柿节”“杨梅采摘节”等系列活动,获评“重庆市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民族乡旅游年均收入800余万元。乡村旅游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传承文化打造样板,促进交流交往交融。以“民族团结创建+文化交流”方式,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编印《民族文化读本》《民族知识手册》,出版《仡佬传奇故事》等民俗文化书籍,竹叶、芦笙吹奏和“打篾鸡蛋”等民族文化传承纳入小学教学,培育芦笙吹奏、山歌传唱等演出队伍300余人,推出“芙蓉江畔的蜡舞”“仡佬蜡韵”等展演节目,田家寨被命名为“笫三批中国传统村落”,铜锣村冉家湾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创新发展仡佬文化产业,研发民族文创产品10余种,重点扶持蜡染手工作坊1家,年产值50万元,“浩口蜡染”在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符号”记录片节目等频频亮相。全面推动武陵山区(渝东南)生态文化保护区试点建设,着力打造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开发新样板,有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夯实基础依法治理,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将民族工作纳入区委重要议事日程,民族事务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夯实基层基础。民族乡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作用,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法制宣传、干部大谈心大走访活动,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有力增强“五个认同”。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苗接种、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持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获评“全国抗疫最美家庭”1个。全面启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建议使用1366*768及以上分辨率访问 渝ICP备12000586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1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