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战要闻 统战文化 多党合作 民族宗教 港澳台海外 党外干部 非公经济 党外知识分子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侨务工作 机关党建 区县动态
您的位置:重庆统一战线 民族宗教 民族工作动态

万盛经开区建立“融心、融情、融力”为一体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常态化模式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形成了“融心、融情、融力”为一体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常态化模式,绘就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画卷”。

一、教育引导融心,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一方基石”

    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构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一是创新宣讲模式。依托党委中心组、学习讲堂、乡村文明讲堂和文化下乡,精选“微话题”、用活“微文艺”、强化“微传播”、创作“微文学”,三年来开展各类宣讲40余场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二是拓宽教育载体。结合传统节日、建党、国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内容,开展“六进”活动,累计培训群众20000余人次,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根植在干部群众心间。三是打造创建亮点。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挥示范带动,从点到线、由线连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目前,全区已成功创建7个“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1年石林景区成功创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二、真心服务融情,激活民族团结进步“一池春水”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贴心送法。组织律师宣讲队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开展《宪法》《民法典》《重庆市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宣传,引导少数民族群众遵法守法用法。二是暖心维权。提档升级万盛街道、东林街道、万东镇外来少数民族联谊会,为外来少数民族同胞提供优质服务,并展示民族团结成果,配发民族知识读本,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阵地。三是温心解忧。近年来,完成少数民族同胞危房修缮和棚户安置50余户,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同胞40余人次,邀请国家民委“中华民族一家亲”卫生下基层走进万盛。协调解决少数民族务工经商、签约家庭医生、子女就学等难题,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同胞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在关坝、青年、石林等少数民族老人较多的敬老院开展20余次志愿服务,为老人包饺子、送上慰问,把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送到心坎上,促进辖区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聚焦发展融力,绘就民族团结进步“一幅长卷”

引导和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人民群众增收致富上用智施力。一是强化“产业支撑”。建成凉风苗家特色民宿、鱼子花海农家、石林苗寨、更古苗湾4个民宿体验区,打造红苗风情特色街、石林苗族风情镇,组织开展苗族刺绣、农家乐经营、旅游服务等少数民族扶贫技能培训20余期,落实水果种植、牲畜养殖等生产补助资金100余万元,提高少数民族创业、就业本领。二是夯实“基层基础”。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近2000余万元,以教育、卫生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重点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村级卫生室改造、生活垃圾治理等,全区9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出行通村达组、内外畅联,关坝凉风、黑山鱼子、青年更古等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地实现华丽蜕变,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三是繁荣“民族文化”。连续举办22届“苗族踩山会”,举办两次“世界苗族文化艺术节”;“苗族蜡染”、“砍火星节”等11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桥吹打”入选全国民族器乐展演,组织开展“新时代苗族非遗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呈现万盛民族民俗文化魅力;建成3所民族艺术特色学校,开设苗语、苗歌、苗舞、蜡染、刺绣、器乐、剪纸等20余项民族文化课程,添置民族特色服饰级道具1000余套,民族、民俗乐器400余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建议使用1366*768及以上分辨率访问 渝ICP备12000586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1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