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战要闻 统战文化 多党合作 民族宗教 港澳台海外 党外干部 非公经济 党外知识分子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侨务工作 机关党建 区县动态
您的位置:重庆统一战线 民族宗教 民族工作动态

石柱县以“四个坚持”为抓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再升级

今年以来,石柱县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以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契机,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项工作,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享美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再升级。

坚持党的领导,把牢民族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坚持民族工作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办,以实际行动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一是坚持政治引领。把民族工作和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数字重庆“党建报表”考核评价内容,推动民族工作、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着力构建和完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出台《石柱自治县贯彻落实“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县委县政府重点任务”,纳入县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着力推动民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增强工作本领。结合主题教育,采取县委常委会会议、党委(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以及集中轮训、专题培训等形式,深入学习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内在要求,切实提升领导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民族工作实践的能力。

坚持凝心聚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一是强化宣传教育。积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等阵地,常态化组织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方针政策及“五史”宣传教育,切实用“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凝心铸魂,不断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二是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利用县革命烈士陵园、三根树革命纪念馆、西乐坪战斗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定期组织机关单位、中小学校、社会团体以及广大群众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激活内心深处的红色基因,振奋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三是着力以文铸魂。在商业广场、城市公园、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广泛树立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保护传承弘扬利用“土家啰儿调”“玩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25项,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1个,编撰《巴盐古道》等著作12册,扎实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坚持互融共生,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始终坚持创造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社会环境,着力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一是丰富民族交往场景。深化打造三河镇大林村等多民族共居小区34个,全县76所中小学校6万余名学生全部实现学生合校、混班混宿,支持各族群众联合创办生产基地、农业互助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10余家,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加快建设。二是提升民族交流水平。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八进”活动提质扩面,重点打造桥头镇、中益乡、西沱云梯街等具有地域、行业特色的示范点16个,以示范带动促进民族交流整体提升,今年9月,中益乡华溪村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三是拓展民族交融格局。依托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体育赛事等平台,深化产业、科技、人才等领域交流合作,实现干部交流113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00余人次,深化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和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70余场次,惠及各族群众40万余人。

坚持团结奋斗,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带领全县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一是推动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乡村“五个振兴”“三大行动”,积极探索“万企兴万村”乡村振兴新实践,全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中益乡华溪村获评第一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石柱县被纳入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二是赋能经济发展。做大做强“三色”经济、“四大产业集群”、康养休闲旅游业,截止2023年底,“三色”产业规模达60万亩,重庆市泵阀产业生产基地成功落户石柱,先后荣获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避暑养生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等称号。三是增进民生福祉。紧盯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成功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率达100%,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建议使用1366*768及以上分辨率访问 渝ICP备12000586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1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