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战要闻 统战文化 多党合作 民族宗教 港澳台海外 党外干部 非公经济 党外知识分子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侨务工作 机关党建 区县动态
您的位置:重庆统一战线 民族宗教 民族工作动态

石柱县“三聚三强”抓细落实民族工作

近年来,石柱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工作深度融入县域发展总体布局,聚焦政治、经济、文化协同发力,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激发群众主体参与,破解民族地区治理瓶颈。

一、聚焦“三个坚持”强化民族工作政治基础

一是坚持党建统领,全域协同。将民族工作纳入县委常委会常规议题,建立“县委书记领衔+分管常委主抓+部门专班推进”机制,2024年研究民族工作12次,解决难点问题23项。迭代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更新部门—镇街—村社三级工作清单,实现33个乡镇(街道)民族事务“统管一张网”,响应效率大幅提升。依托基层党建阵地创新设立“6个1”综合服务平台,2024年全年提供各族群众咨询服务20000余人次,满意率100%。二是坚持理论引航,武装思想。构建“中心组领学+党校深学+云端普学”体系,常态化将民族政策理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委中心组及党校主体班学习内容,推荐一批线上精品课程选学,全年覆盖党员干部1万余人次。切实提升领导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民族工作实践的能力。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活动,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六进”工作,组织宣讲21场次,覆盖各族群众3000余人。三是坚持基层智治,凝聚共识。将民族工作纳入基层智治“141”体系,创新“贵和工作法”,构建“六长抓总”责任体系,研发“平安乡村·智惠农家”智能防控系统,采取“智能化防控+贵和工作法”治理方式,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3752件,各族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9.8%,创历史新高。

二、聚焦“三大产业”强化民族工作经济基础

一是坚持特色农业驱动,擦亮“三色经济”名片。“三色”产业总体规模达75万亩以上,打造千亩级辣椒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石辣7号”获评“全国辣椒十大潜力品种”,黄连GAP基地建设突破1万亩,石柱莼菜纳入全市具有“西部辐射力”的“土特产”品牌重点培育。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4.9亿元、增长2.9%,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7%、排渝东南第1位。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超过8000万元,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全面清零。全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25元、增长6.7%。二是坚持工业产业培育,锻造发展强力引擎。“清洁能源”不断壮大。新取得竞配指标48.8万千瓦,应时阳底坪分散式风电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华电万宝二期等7个项目建成投用,新增清洁能源并网装机容量40.6万千瓦。“装备制造”集群成链。搭建西部地区泵阀产业供销平台,促成企业订单超过4万单。“铸造—机械加工—仪器仪表—自动控制”产业链加快形成,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7.6亿元。新型材料”加快开发。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9.6亿元、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工业投资增长47.4%、排全市第8位。三是坚持文旅产业融合,激发民族文化活力。加强民族文化与旅游市场深度融合,活态挖掘土家族“啰儿调”、摆手舞、“打莲箫”以及西兰卡普等民族文化元素,提档升级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千野草场等景区景点,毕兹卡乐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桥头艺术写生、中益思政研学等新兴业态不断壮大。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280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96亿元,分别增长17.2%、15.3%。石柱入选2024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100强。

三、聚焦“三个维度”强化民族工作文化基础

一是坚持赓续红色基因,筑牢精神共同体。打造红色研学旅游线路2条,串联3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三根树革命纪念馆、西乐坪战斗遗址等5处革命遗址,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大力弘扬伟大革命精神,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国民教育体系全过程,融入各级中小学思政课堂,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2024年开展承接青少年研学活动450余场次。二是坚持传承民族非遗,守护民族文化基因库。新增非遗传承所和教育研学基地9家,国家级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通过实地验收。“土家啰儿调”“玩牛”成功亮相《非遗里的中国》,年均开展各类民族民俗活动约800场次,成功入选2024第四届“中国文化百强县”。三是坚持浓厚创建氛围,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创新探索“铸牢+”工作模式,打造民族文化阵地20余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典型挖掘,推荐国家级先进典型15个、市级模范典型104个、县级模范典型397个。构建县、乡、村及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的创建体系,聘请新疆籍少数民族人员为民族工作联络员,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结构和社会环境。创建工作经验成效入选国家民委《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典型案例汇编》。



建议使用1366*768及以上分辨率访问 渝ICP备12000586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1994号